據統計,2018上半年我國共發生燃氣爆炸事故390起,共造成28人死亡、371人受傷,其中室內燃氣爆炸事故263起,室外燃氣泄漏及爆炸事故127起。
圖1 ? ?2018年上半年燃氣爆炸氣源種類分析
按照氣源種類劃分,2018年上半年液化石油氣爆炸事故數共184起、天然氣62起、人工煤氣16起,其他1起,三種主要氣源的爆炸事故中,液化石油氣占比70%,為引發室內燃氣爆炸的主要氣源種類,管道天然氣占比24%,和液化氣罐相比,管道天然氣更安全。
圖2 ? ?2018年上半年室內燃氣爆炸發生地點分析
按照事故發生地點,2018上半年室內燃氣事故主要集中在民居(占比70%),我國燃氣用戶端的安全形勢依舊嚴峻,政安消防再次呼吁加強燃氣安全常識的宣傳,加強居民和商業用戶的用氣管理,同時推廣能夠有效預防燃氣爆炸事故的安全裝置,逐步實現“本質安全”。
圖3 ??2018年上半年引發室內燃氣泄漏原因分析
圖4 ??2018年上半年引發室內燃氣泄漏原因比例圖
上半年室內263起燃氣爆炸事故中,只有47起明確了引發燃氣泄漏的原因,從圖3、圖4可以看出:
1、忘關或未完全關閉閥門是導致燃氣泄漏的首位,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燃氣用戶安全意識不足,燃氣常識不了解,燃氣安全宣傳仍需加強,日常使用燃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時關閉閥門。
2、除了不規范用氣導致事故外,燃氣輸送的最后兩米——軟管成了廚房用氣安全盲區。因為軟管問題而引發的燃氣爆炸事故比例也相對較高。橡膠軟管老化其實隱患很大,軟管超期服役會出現變硬、變脆、開裂等問題,造成燃氣泄漏甚至引發著火、爆炸等事故。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議更換較為安全的金屬波紋管或及時更換超期服役的燃氣軟管。
3、“黑煤氣”是指沒有取得燃氣經營許可和無《液化石油氣供應站點登記證》的企業或個人出售的瓶裝液化石油氣。這些沒有合法經營資質,沒有規范的安全管理,使用報廢、過期未檢及報廢翻新的鋼瓶,利用缺斤短兩、摻混(一般摻雜的二甲醚容易使氣瓶閥門、灶具的橡膠膠圈腐蝕失效)及假冒等手段進行液化石油氣銷售。這些鋼瓶極易將安全隱患帶入用戶家庭,且發生意外時因無法找到供氣單位,用戶的合法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4、根據國家規定,燃氣灶具、天然氣熱水器的使用年限都是8年,到期必須更換。超期限使用燃氣具會因內部元器件老化,而易發生中途熄火、安全裝置失效等問題,造成燃氣泄漏。此外,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產品,謹防假冒偽劣。
5、自閉閥、報警器、不銹鋼金屬波紋管等設備的使用能從一定程度上預防燃氣爆炸事故的發生。
圖5 ??2018年上半年室內燃氣爆炸時間分析
從圖5看,2018年上半年明確事故發生時間的爆炸新聞共218起,全天24小時中,5:00-10:00、15:00-20:00兩個時間段是爆炸事故高發時段,正是準備早晚飯的時間。政安消防提醒大家,廚房安裝燃氣報警器,能夠有效預防燃氣爆炸事故的發生。只要發生燃氣泄漏,燃氣報警器就會發出警報。如發現燃氣泄漏,請立即關閉燃氣管道和燃具閥門,迅速開窗通風,到室外打電話報修并疏散人員。
圖6 ??2018年上半年燃氣爆炸省市分析
根據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燃氣爆炸事故高發省份為江蘇(49起)、廣東(42起)、廣西(27起)、河北(25起)、山東(24起)。與2017年上半年燃氣爆炸數據相比,江蘇省、廣東省燃氣事故發生次數均有所減少,但仍高于其他地區,希望江蘇省、廣東省燃氣主管部門及經營企業能夠警鐘長鳴,持續加強安全用氣監管和宣傳工作。
(數據來源:燃氣爆炸官方微信)